Character.AI都要卖身了,投资人正在抛弃AI伴侣

最近,又有一家AI“独角兽”活不下去了。根据Theinformation报道,由于融资困难,Character.AI正在考虑卖出谷歌和Meta。

作为AI应用领域最成功的产品,Character.AI 身上却充满着“矛盾”。

一方面,Character.AI拥有着最好的流量表现。Character.AI 在5月的访问量为2.77亿,较4月环比增长18.89%。要知道,同期估值30亿美元的AI搜索Perplexity,访问量只有Character.AI的30%。

另一方面,Character.AI 又迟迟没有得到投资人的认可。自去年3月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一轮1.5亿美元融资后,Character.AI再没有拿到过新一轮融资。这与其他AI明星公司相距甚远。Perplexity如果算上新一轮2.5亿美元融资,在短短半年时间,就拿了3轮融资。

Character.AI的困境,几乎是整个AI伴侣赛道的缩影。今年上半年,推出AI伴侣产品Pi的Inflection被迫卖身微软,而腾讯也在国内下架AI伴侣产品未伴。

在AI领域,很少能有真正的共识。但至少在AI伴侣里,投资人正在形成一个共识:AI伴侣生意价值有限。

AI伴侣的AB面:增长的流量,与迟疑的投资人

要说流量,AI伴侣肯定是流量跑得最好的AI应用之一。

在a16z发布的Top50 AI应用榜单里,有8个AI伴侣产品上榜。即使在现在,AI伴侣仍然是流量增长最好的细分赛道。根据AI产品榜数据,5月AI伴侣的访问量高达4.32亿,同比增长13.87%,增速仅次于聊天机器人。

作为AI伴侣领域的“扛把子”,Character.AI 的流量表现相当能打。根据 Similarweb 的数据,Character.AI 在5月的访问量为2.77亿,较4月环比增长18.89%。

Character.AI都要卖身了,投资人正在抛弃AI伴侣

这样的流量增长是什么水平?在流量靠前的AI应用里,比Character.AI 增长更快的只有ChatGPT和Perplexity,其中后者的增速仅比Character.AI 高了2个百分点,但访问量只有Character.AI 的30%。

但与流量表现截然相反的是,投资人对AI伴侣与AI搜索的完全不同态度。

今年以来,AI搜索领域不断拿下大额融资,头部公司估值也屡创新高。今年1月,Perplexity以5.4亿美元的估值筹集近7400万美元。3月初,该公司以1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约6300万美元。不久前,又有消息传出,Perplexity要以30亿美元估值融资2.5亿美元,其中软银将参与这轮融资。

同样由百度前高管景鲲创业AI搜索创立的AI搜索引擎Genspark,也拿下了6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,估值已经达到了2.6亿美元。

相反,AI伴侣赛道的公司却在节节败退。

今年3月,曾在AI独角兽榜单中估值排名第3的初创公司Inflection被迫卖身微软,最终以早期投资者收到本金而告终。

而AI伴侣就是Inflection最主要的产品方向。2023年5月2日,Inflection AI宣布推出其首个个人AI产品,名为Pi。与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,Pi主打一个情感丰富,目标是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支持性的伴侣,提供“自然、流畅的对话、友好的建议和简洁的信息”。

而Character.AI情况也没比Inflection好到哪去。Character.AI最新一轮融资是在去年3月,A16Z以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了1.5亿美元。

虽然在过去一年中,Character.AI与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多位投资者有过谈判,但仍然没有融到钱。也就是说,Character.AI在一年多的时间里,没有任何的融资。

考虑到Character.AI每天如此大规模的互动量,而在商业化层面,仅有每月9.99美元的订阅收入,这意味着Character.AI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。

Character.AI 的融资困境,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用户量融资的逻辑,在AI时代并不完全被投资人认可。

正如AI搜索的机会已经成为投资人的共识一样,投资人在投资AI伴侣这事上似乎也形成了一个共识:AI伴侣投资价值有限。

高互动下的商业化悖论

现在AI伴侣产品的商业模式很单一,大部分仍然靠订阅为主。

比如,Character.AI变现方式主要靠每个月9.9美元的订阅服务,每月不限制聊天次数,拥有更快的反馈速度。

回过头看,在现在的变现逻辑下,Character.AI等AI伴侣产品的商业化存在两个悖论:

一个是Character.AI流量生态全靠IP,但没有掌握IP的议价权。

从本质上说,Character.AI就是IP的下游产业,绝大多数用户都冲着游戏、动漫角色去的,70%的互动都来自游戏/动漫角色,而热度最高的也是都是游戏动漫角色;无IP角色(如心理医生、写作助手、面试官、游戏玩家等)仅占互动数的5%。

Character.AI在这些IP上构建了繁荣的流量生态,但却没有拥有这些IP的版权,无法将这些用户对IP的深度模拟变现。甚至流量不仅不能帮助Character.AI商业化,还站到了对立面,一收费就有版权问题,一下架IP就有流量问题。

AI伴侣产品的另一个悖论是,少量的订阅收入与重度用户庞大Token消耗之间的矛盾。

作为一个造梦厂,Character.AI给用户带来了足够的沉浸感。在应用程序发布之前, Character.AI网页应用每月访问量就已超过2亿次,用户每次访问平均花费29分钟,这一数字比ChatGPT高出300%。

其中,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更是超过2小时。要知道,大名鼎鼎的P站人均访问时长也就10分钟。所以,你永远不知道二次元宅男在干什么。

但这些用户高强度的访问,能够给Character.AI带来的收入只有区区10美元。海外独角兽曾经算过一笔账:

在推理成本优化的情况下,假设Character.AI单次交互成本是ChatGPT 的十分之一,Character的单次交互成本为 0.00009 美元。

活跃用户平均时长120分钟假设每1分钟2轮交互,则MAU用户平均每个活跃天会进行240轮对话,已知C.AI 用户网页端DAU/MAU比例为23%,APP端DAU/MAU比例为 41%,因此MAU用户平均每月的活跃天数为 10 天左右,每月对话轮数为2400轮。

也就是说,MAU 单月成本在0.2 美元左右。

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,该网站5月份的全球月独立访客数为1260万,Character.AI移动应用端美国用户月活为400万,相加月活用户在1660万左右。

这意味着,Character.AI每月的推理成本在330万美元左右,一年则在4000万美元。而去年5月,Character.AI月活就有1480万,但全年收入也只有区区1520万美元。

从这个角度看,当下情感陪伴类产品的商业模式有点像健身房,只能接受用户轻度使用,重度使用就要亏钱。这又变成了一个死局:重度用户资源消耗大,但轻度用户又留存差。

打着社交的旗号,做着内容的生意

表面上看,AI伴侣产品打着社交的旗号,但本质上仍然做着高成本的内容生意。

受限于技术原因,目前的AI技术很难给用户提供真正的社交体验。一方面,AI在情感表达的多面性和延续性上存在局限。目前AI很难完全模仿并理解人类情感的多样性,对话过程中记忆丢失又会让用户感到失真,很难建立真正的情感关系。

OpenAI CEO奥特曼在斯坦福分享时,就说过这样一段话:

人类始终更喜欢人类,就算现在AI下棋吊打人类,人类还是只喜欢看人类下棋。

另一方面,现有AI的交互体验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社交习惯。

在人与人的社交活动中,语言交流只是其中一种方式,比如一个拥抱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。而这些是目前AI无法提供的。

当下AI伴侣产品大部分交互仍然以对话框的形式完成,用户需要在聊天的过程中慢慢把脑海中的幻想世界搭建起来,在幻想的世界里倾注自己的感情。

这种你来我往聊天式的交互对用户消耗很大,也很逆人性。张小龙就曾经说过:

人是没有耐心的,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就爱上你的产品,以后就可能不会再来用了。

在AI伴侣产品逻辑下,用户更像是内容创造者,而非内容消费者。但愿意通过不断聊天,生成内容的用户终究是少数,大部分人是更愿意消费故事而不是生产故事。这也是为何抖音能成功的原因之一。

但如果把AI伴侣产品看作内容平台,也会有一个问题:这些用户热衷于生产内容,但又不进行分发。

这意味着,用户创造内容,很难吸引到更多的用户,进化成为一个真正的内容平台。用户群体本来就不多,生成的内容也不能被其他人消费,这使得AI伴侣产品的用户天花板很受限。

至少从目前看,无论是产品逻辑还是商业模式,Character.AI类AI伴侣产品都更像是当前技术不成熟阶段的一个过渡产物,除了帮助OnlyFans网红提高收入外,还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。

这或许也正是资本“抛弃”AI伴侣的原因。

声明:魔果智讯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等问题,烦请30天内提供版权疑问、身份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moguoai@yeah.net!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